财新传媒
2013年01月31日 09:39

市委不可以拆关权力“笼子”的栏杆

看了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昨日深夜公布的一个干部任免决定,有喜有忧。喜的是反腐动真刀真枪,忧的是百余字微博已凸显地方办事宪法、法律关系混乱。

中共重庆市委的决定,市委为什么自己不公布?

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公布中共重庆市委的决定,是要凸显我国实行党政合一体制、市委的决定即市政府的决定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裁撤一套机构?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不各自基于自己的法律地位展开活动?

或许有人说...

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22日 08:44

从李承鹏遭袭案看能否不以“讲政治”执法

【说明:此文转自2013年1月21日《纽约时报》中文网】

最近作家李承鹏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新书签售现场先遭殴打、后被“送刀”、扔刀遭人身威胁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两起带有明显暴力倾向的行为,显然已经超出言论自由的范畴,构成了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情节。鉴于李承鹏先生是一名在政府眼里言行归类于“政治不正确”的人,对他遭袭案件的处理,在我看来,可作为探测有关治安当局在“新政”背景下,执法...

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21日 11:15

摒弃劳教制度是实施宪法重要步骤

 

【按语:劳教制度违反宪法、涂炭法治,是中国政治体制中最蛮横、最落后的一个环节。从已经披露的信息看,想信它很快会被放进历史的垃圾箱。为助推这一过程兼防阻可能的逆转,作者特撰此法学普及文章。此文首发于2013年1月18日之《经济观察报》,经适当调整后还会以英文版在适当平台发表。】

 

201317日,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传出消息称,将在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停止使用劳教制度。稍后新华社正式新闻稿虽将停止...

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10日 09:11

全面反思薄熙来式民粹主义

【作者按:此乃凤凰网特约评论,但此文和其它同一策划的作品上网不久被撤下,现将原编者按语、凤凰网发表版(http://t.cn/zjlqonh)和我的原稿同时公布。】

 

凤凰网原编者按:2012年即将过去,凤凰网资讯推出大型策划《重庆·2012》,聚焦本年度最大新闻--“薄王事件”的发生地。在重庆,我们清晰地感受到部分精英人士对薄王时期践踏法治、大搞个人专权的反感与恐惧;同时也听到部分普通民众对巨变的肯定,甚至对过去的怀念。...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06日 09:06

风雨过后看重庆(完整版之结论)

结论:深化改革须消除红色民粹主义之遗害

风雨过后看重庆,我已经谈了不少观感,尽管涉及面还很不全面。现在到了该做些结论的时候了。我把自己的结论概括为如下几论点:

(一)没有重庆模式,但有薄氏以“重庆模式”相标榜的一套做法

“重庆模式”,亦即在薄熙来先生授意下渲染的“重庆新政”、“千日新政”、“青天模式”等具体说法,[1]它实际上是薄氏在重庆当政时期推行的一系列以红色民粹主义为突出特征的极端做法的总称,...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04日 10:20

千万不要动辄给公仆下跪

童之伟:跪求总理何罪之有?

 

【按语:这是财新记者林韵诗女士采访我的报道(见2012年11月21日财新网),其中我说的话记录得不一定准,但全文甚好。我这里补充一句:每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之一,千万不要动辄给公仆下跪。咱不能失了身份,得培养点民主共和精神。】

 

当地官员看见民众向总理下跪申诉,应该主动反省政府行为是否失当,管理职能是否缺位,而不是把反映问题的民众行政拘留

【背景】因向视察地震灾情的温...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05日 10:19

立此存照:对黎庆洪案二审不开庭的抗议

我注意到新近黎庆洪二审是否应当开庭的争论,也充分了解到贵阳中院在通知律师时提到的关于黎庆洪二审不开庭是因为“一审事实清楚”的初步意见。我认为,贵阳中院对黎庆洪案二审不开庭审理有违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和精神。

或许,谁都知道黎庆洪案的审理,不论一审还是二审,都是政治操弄的司法演示,依法律论案根本无用,但法律学者因职业责任所系,该说清楚的还是得说。因为,法律界有些人可以找到很多理由只服从政治权...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01日 09:49

突破现实困境 建设法治政府——在《南方都市报》“南都论坛”的讲述要点

 

【作者按语】这是2012年7月9日在“南都论坛”的讲述要点,感谢南都记者记录整理。或许编辑部怕讲者犯错误,发表时删去了讲者说过的不少内容,修改了讲者原来的一些用词。本文在南都发表前未来得及交讲者审阅,博客发表时讲者做了个别文字调整。

 

实际上我们讲法治政府,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因为“政府”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已经成为了狭义词,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而在世界范围内,“政府”这个概念就等于国家机构。所以说健...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23日 10:33

中国政改首当保障审判独立

 

【作者按语:这是本人应日本《每日新闻》之约为该报“观点”栏目撰写的短文,其压缩版于2012年6月18日发表在《毎日新聞》朝刊上,标题是《中国の政治改革、まずは裁判の独立性の保障から》。现将原稿全文发表。】

 中国宪法规定,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但实际上,多年来各地每遇“敏感”案件,执政党地方党委下属的政法委负责人往往就召集、主持法院院长、检察长和公安局长等方面的人员开会,对案件的处...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05日 10:09

什么是宪法

 

宪法最突出的外在特征是其国家根本性,但古希腊、古罗马已出现了初具根本法特征的法律文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根本法观念。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中不时谈到“雅典宪法”,当时这是指规定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和权限的法律。到古罗马时代,则已有了与行政长官可自行变更的普通法律不同的、须有保民官参与其事才可变更的关于国家的根本组织的法律。可以说,在欧洲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宪法的萌芽。

对于中国人来说,宪...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29日 14:43

宪政来中国后的早期际遇

 

从宪政故乡的人们对宪政构成要素的不同看法中,读者或许不难看出宪政有三个在结构上并列、处于第一层次的基本要素:1.立宪,即满足宪政有一部宪法的要求,成文的或不成文的都可以;2.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基本人权(即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或个人权利与自由);3.实施宪法,落实宪法在法律体系中最高的法律效力和位阶。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对宪政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1949年10月前)的际遇做简要的介评。

(一)立宪对宪政的确认

...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24日 09:27

宪政原本是怎么回事

——《东方早报》“宪政启蒙”之三

 

本文原打算介绍“外国”知识界对宪政的看法,但“外国”的地域范围实在太大,写出来难免受以偏概全或名实不符的批评。宪政与宪法一样,也是一个外来词语,主要直接起源于英美等盎格鲁-萨克森国家,尽管从根本上说还要追溯到欧洲大陆。考虑到欧美实际上是自然权利、人权、国民主权、权力分立和法治等原创性宪政观念的发祥地,因而也是宪政之“源”或“本原”所在,本文于是选用了现在的标题...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17日 09:12

法院“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判权释论(下) ――以我国法院与宪法之关系为重点的考察

 

【作者按语】此文原发表在《中国法学》2009年第6期。依据发表合同,《中国法学》杂志社对此文拥有2年独家使用权,故作者当时不能在网上发表,后来又忘记此事多时,今予以网发。未经本人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对本文做引用之外的使用。)

 

三、法院行使审判权所依照的“法律”的范围

前文只是证明了《宪法》第126条中法院“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判权中的“法律”不包括宪法,但没有具体讨论“法律”的内...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17日 09:11

法院“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判权释论(上) ――以我国法院与宪法之关系为重点的考察

 

【作者按语】(此文原发表在《中国法学》2009年第6期。依据发表合同,《中国法学》杂志社对此文拥有2年独家使用权,故作者当时不能在网上发表,后来又忘记此事多时,现予网发。未经本人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对本文做引用之外的使用。)

 

【内容提要】法学界和法律界对《宪法》第126条中“依照法律”一词包含的内容有巨大的认知差异。对“依照法律”的认知不确定致使法院处理与宪法的关系进退失据。《宪法...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16日 10:16

现代宪法通常有哪些内容

 

当今法治国家宪法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分配法权并规范其运用行为。宪法实际上是一国之内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集团以全体国民的名义分配全部法权的总方案,它必须或应该确定或规定的内容应该有如下七个方面。

1.确定全部法权的归属,即确认有待分配的法权这个大蛋糕在本源上属于谁所有。不论实际上看还是从理论上看,各种事实上的各种“权”作为一个整体客观上存在是一回事,能否进入宪法保护的范围则是另一回事,因为,当...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14日 09:22

京衡之夜:法律人沙龙演讲录(上)

京衡之夜:法律人沙龙演讲录(上)

 


 

 

 

 

京衡之夜.法律人沙龙.西安凯宾斯基酒店  丁易摄

 

京衡之夜

法律人沙龙

 

主办:京衡律师集团

主持:陈有西

时间:2012年4月28日夜7时到11时

西安凯宾斯基酒店

演讲嘉宾:上半场:

何兵、秋风、袁裕来、张培鸿

李庄、周泽、段万金、陈有西

 

陈有西:

    大家好,欢迎诸位嘉宾和律师朋友、学者和企业家光临今天的京衡之夜法律人沙龙。

    来自全国各地这么多...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11日 09:42

宪政之困——童之伟与刘苏里对谈录

 

对谈者:童之伟            刘苏里

时      间: 2012年02月21日

地点和方式:上海-北京,各自家中,笔谈。

 

【刘苏里开场白】宪政理论难还是实践难,当务之急是修炼理论还是侧重实践?本期对谈录,主谈者童之伟教授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童教授宪法理论出身,但多年关注、推动宪政实践。并非他觉得理论不重要,而是在现有格局下,他认为,宪法学者力所能及的,或更重要的,是盯住宪法条文,尤其公民权利的逐项实现。

...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19日 14:47

共同富裕的理论与法律问题(下)

【全文内容摘要】我国财富分配的现状不合理,但其性质属“贫富差距过大”,不是“两极分化”。对财富分配的现状做“两极分化”的定性,将导致否定改革和改革成果、主张倒退的错误结论。实现共同富裕应该基于宪法规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但须重点发展民营经济,有效保障私有财产权和民营企业资产安全,扩大市场因素。须防止在共同富裕旗帜下变相刮“共产风”、“吃大户”和“劫富济政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走向共同富裕...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19日 14:47

共同富裕的理论与法律问题(中)

【内容摘要】我国财富分配的现状不合理,但其性质属“贫富差距过大”,不是“两极分化”。对财富分配的现状做“两极分化”的定性,将导致否定改革和改革成果、主张倒退的错误结论。实现共同富裕应该基于宪法规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但须重点发展民营经济,有效保障私有财产权和民营企业资产安全,扩大市场因素。须防止在共同富裕旗帜下变相刮“共产风”、“吃大户”和“劫富济政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走向共同富裕,不...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19日 14:46

共同富裕的理论与法律问题(上)

【全文内容摘要】我国财富分配的现状不合理,但其性质属“贫富差距过大”,不是“两极分化”。对财富分配的现状做“两极分化”的定性,将导致否定改革和改革成果,主张倒退的错误结论。实现共同富裕应该基于宪法规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但须重点发展民营经济,有效保障私有财产权和民营企业资产安全,扩大市场因素。须防止在共同富裕旗帜下变相刮“共产风”、“吃大户”和“劫富济政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走向共同富裕...

阅读全文>>